治家格言朱柏庐书法(精选30句)
治家格言朱柏庐书法1
1、人家有喜庆的事情,不可生出妒忌的心理;人家有祸患的时候,不要有幸灾乐祸的情绪。
2、三姑六婆,实淫盗之媒;婢美妾娇,非闺房之福。
3、见到富贵的人就谄媚以对的人是最可耻的,遇到贫穷的人就骄矜自恃的人是最卑贱的。
4、轻听发言,安知非人之谮(zèn)诉,当忍耐三思;
5、《朱柏庐治家格言》也称《朱子家训》,是三百年来最具影响力,也是内容最为详尽的一部"治家"规范书。
6、器具质而洁,瓦缶胜金钰;饮食约而精,园蔬愈珍馐。
7、书法艺术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书法艺术是书法家技法与审美的统更是书法家人生哲学、艺术真谛、处世哲学的高度结晶。
8、施惠勿念,受恩莫忘。凡事当留余地,得意不宜再往。人有喜庆,不可生妒忌心。人有祸患,不可生喜幸心。善欲人见,不是真善。恶恐人知,便是大恶。见色而起淫心,报在妻女.匿怨而用暗箭,祸延子孙。
9、高昭,字德馨,号实惠沟人,室名思谦堂男,汉族1940年11月生于青海湟中,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
10、楚南黄自元敬录(其后内容与正文无关,不再注释)
11、0嫁女择佳婿,毋索重聘;娶媳求淑女,勿计厚奁。
12、轻听发言,安知非人之谮(ㄗㄣˋ)诉当忍耐三思。
13、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,未经查证,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,挑拨离间呢?应当忍耐,再三思量、查证,以明辨是非、善恶;因事与人相争,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?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,不要意气用事。帮助别人的好事,不要记在心上;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,要常存报答之心。凡事不要做过头了,应适可而止,要记取(满招损谦受益)的古训,得意之时,要懂得谦让,不可以沾沾自喜,执著、舍不得放下。
14、黄自元(1837--1918),清末书法大家,实业家。
15、作者朱柏庐(1617-1688)作者朱用纯,字致自号柏庐,江苏省昆山县人,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)。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。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,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。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,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。康熙曾多次徵召,然均为先生所拒绝。著有《删补易经蒙引》、《四书讲义》、《劝言》、《耻耕堂诗文集》和《愧纳集》。
16、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创作委员,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术指导委员、客座教授,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究中心高级教研员、一级书法师,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特聘书画家。
17、《朱子家训》以"修身"、"齐家"为宗旨,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,思想植根深厚,含义博大精深。《朱子家训》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。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,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,可以口头传训,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、厅堂和居室,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,因此,很为官宦、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,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,被历代士大夫尊为"治家之经",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。
18、国课早完,囊nāng橐tuó(一种口袋)无余,自得其乐。
19、自己日常的用度,一定要俭省节约,宴请宾客也一定不要作乐无度忘乎所以。日常所有的器具要朴素而干净,瓦做的酒器胜过金玉的酒器;吃的东西要简单而精致,园子里种的蔬菜胜过珍贵稀奇的食材。
20、刻薄成家理无久享,伦常乖舛(chuan喘)立见消亡。
21、古人的“名”、戴圣叔侄(他们编纂的《礼记》也分别称为《大戴礼》。如宋包拯称包孝肃。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,以外迁的次第改姓“第一”、欧阳修称欧九。可见,如裴图南称裴十八图南,表示对他们的蔑视、《通志》的编者郑樵字渔仲、姓前加伯(孟)、《文丞相集》、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,“机”,第二字共用“常”,如伯夷;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、大苏、《船山全集》(清王夫之、叔齐;“正则”就是“平”、柳宗元是柳黄庭坚称黄九等,唐代杜甫称杜工部,更是人们所熟知的。郑庄公名“寤(牾)生”、班固(《汉书》作者);明代“靖难”②之后,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:
22、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
23、0施惠毋念,受恩莫忘。凡事当留馀地,得意不宜再往。
24、字峻青,号源上人。汉族,1945年出生,青海省西宁市人。历任中国书协三届理事、青海省书协主席、名誉主席、省政协委员、省文联委员、西宁市城中区政协副主席等。现为青海昆仑书画院院长、青海省书协顾问、高级美术师。
25、见到美色而起**心,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;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,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。
26、除了名,历代还常称他“文文山”(自号),司农常熟世间荒,投笔从戎的班超称班定远(曾封定远侯)、陆游字务观、“字”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,如;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。
27、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,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;如果违背伦常,乖戾叛逆的话,马上就会消亡。
28、家门和顺,虽饔飧(ㄩㄥㄙㄨㄣ)(10)不继,亦有余欢。
29、祖宗虽远,祭祀不可不诚;子孙虽愚,经书不可不读。
30、居家戒争讼,讼则终凶;处世戒多言,言多必失。